近年来,数字与网络传播技术的兴起,使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学科和专业层面来探讨,我们把这种变化初步的总结为“技术——形态——价值——运作”,这一连锁反应模式,即新技术引起信息产品形态的变化,继而导致信息产品价值实现规律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信息产品提供者的运作模式变化。对于人才培养而言,这种变化至少对现今的新闻传播学教育在专业融合、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及学生就业方向等层面提出了挑战。

在这种大背景下,正确理解和把握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我校办学方针及文法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文法学院开办了数字新闻传播实验班。


一、实验班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1、探索总结数字传播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凝练文法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2、带动文法学院新闻学专业的改造和升级,为后期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专业融合工作做好铺垫。

(二)阶段性目标

1、建设面向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优质课程体系;

2、建设“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整合实践教学/就业平台;

3、建立业内专家、校内教师、教辅人员、学生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二、实验班人才培养目标

数字新闻传播实验班,着力培养具备互联网思维,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扎实,熟练掌握数字与网络传播的工作技能,能在各类媒体从事数字新闻的采集、编制及发布工作,具有较强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三、实验班建制

1、依托专业:新闻学专业

2、班级规模:50人

 

四、实验班建设内容及措施

(一)课程体系改造

实验班采用单独的培养方案,课程模块构思如下:

1、公共基础课程

除外语、体育、计算机和思政课外,重点增设社会交往技能、创新思维类的课程。

2、学科基础课程

保留文学类、新闻传播基础理论类、数字技术类课程外,需新增数理统计类、社会心理类及学科行业前沿类(公开讲座形式)三类课程。

3、专业主干课程

除传统新闻学中的“采、写、编、评”核心课程外,新增2-3门体现数字传播背景下新闻内容生产规律和特点的主干课程。

4、专业方向课程

围绕数字新闻传播实务开设5-6门左右的课程,主要体现产业一线对专业人才技能的需求。

实验班特色课程,拟开设情况如下:

(二)整合实践教学/就业平台

1、课内实验实训

通过特色课程中大密度的实验实训项目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体的教学组织由任课教师设计好若干实验实训项目,学生分小组进行。课内实验实训不少于总课时的50%,也是课程考核方式中的主要和必备环节。

2、课外实践

(1)重大赛事

建立重大赛事专人负责制度,具体负责赛事的宣传、动员、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实施目标管理,并遴选专业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赛事指导老师。

(2)三学期制

实验班的三学期制实施,与普通班级略有区别,就是对于实习单位和实习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实验班培养目标严格对应。整个培养周期内,三次第三学期的实习目标有严格的层级关系,即第一次以社会化为主,第二次以专业技能为主,第三次以就业机会为主。

(3)与企业联合培养

在三学期制的基础上,新建5-7家左右的深度合作实习/就业基地,这些基地以数字媒体或者互联网企业为主,除了供学生在大二、大三的三学期进入实习外,平时也可利用空闲时间常驻实习。建设内容主要有:在媒体或企业内部聘请对口导师,指导学生深度参与该单位的实际工作,表现优异的学生,在毕业时实习单位优先录用。

(4)自主实训/创业平台建设

成立若干工作室,充分利用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结合课堂实训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由学生自办新闻类网站、自主运营微信公众号等形式,锻炼提升其实践能力。并从中重点孵化1-2个项目,作为学生自主创业平台。同时,利用工作室的平台,积极寻求澳门美高梅金殿,手机赌钱游戏与企业的横向项目,组成企业、澳门美高梅金殿,手机赌钱游戏和学生三方参与的模式。

 

(三)教学管理模式

实验班实行院务会领导下的项目负责人制,组成项目负责人、依托专业、行政教辅、学生四位一体的管理架构。

项目负责人对于实验班的建设规划、计划推进、项目成果验收、经费管理负责,并对院务会汇报。

依托专业负责特色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平台建设;依托专业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并对教研成果负责。

行政教辅负责实验班的教学运转和学生思想工作。

实验班班干部负责协助管理。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