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耕耘数载,李丹老师始终站在数字媒体教育的潮头。当数字浪花漫过传统设计疆域,这位蓝桥杯导师化身新媒体舵手,在像素与代码构筑的汪洋中,为年轻面孔点亮灯塔,让学生在瞬息万变的流量海里,始终握紧创意的罗盘。
图1为李丹老师工作
面对如今新媒体发展的迅猛潮流,李丹老师深知,班主任的角色也应该在浪潮中完成转型。这不仅是坚持了“产教融合”教学思想,更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必由之路。谈到班主任在数媒浪潮下的角色转型,李丹老师是这么理解的:
在产教深度融合的框架下,班主任的角色需要从“管理者”转型为“实践赋能者”,核心思路是“三步走”:首先,破除认知壁垒。许多学生对短视频与直播的理解停留在“娱乐化”层面,教师通过头部企业案例分享,用真实成长路径激发参与意愿。其次,搭建能力适配桥梁。教师联合企业导师设计“能力画像”,帮助他们在项目中找准定位。最后,构建动态支持系统。学生进入项目后可能面临学业与实践的时间冲突等问题。教师会与企业导师把控项目进度,与专业教师优化课程考核弹性。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产教融合的含金量也不断提升。当学生在实训项目中一次次突破自我,在就业后与企业无缝连接,收入水涨船高,收获一致认可,当初种下的种子,如今也逐步发出新芽。
破除认知壁垒、搭建能力桥梁、护航实践征途,教育的种子终破浪成林。当年轻身影与时代潮声共振,每一步探索都在诠释:教育是点亮未来的光,而成长是师生共写的答案。
文字:袁天牧
视频:袁天牧
责编:张紫怡
审核: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