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精神力量 铸就绿色育人魂 ——环境工程教师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三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hsxy发布时间:2025-06-12浏览次数:10

2025年6月12日,环境工程教师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三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深入探讨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与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并研讨如何将这些精神融入到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环境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书记郑丹副院长、环境工程系主任邓芳、环境工程系专职教师王梦湖、刘勇、杨国友、李嫚等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郑丹副院长强调了此次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她指出,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和抗疫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所蕴含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等品质,与环境工程专业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守护人类家园的使命高度契合。环境工程教师作为专业教育的引领者,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些精神传承下去,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环保人才。

邓芳主任随后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科特点,深入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融入这三大精神。例如,在讲授水污染治理课程时,可以引入抗洪英雄们不畏艰险、顽强抗洪的事迹,让学生们明白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污染对于防范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呈现并讲解抗疫时期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进行病毒检测等工作,强调环境监测人员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在守护环境安全、保障公众健康方面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老师们在交流环节中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心得与体会。王梦湖老师提到,在环境工程科研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大别山精神中所体现的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品质,能够激励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勇攀高峰,努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刘勇老师则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谈到可以在环境工程专业实习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抗洪精神和抗疫精神中所展现出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们在团队项目中密切配合、共同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树立为环境保护事业奉献青春的远大理想。李嫚老师表示,在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可以充分挖掘这三大精神中的育人元素,通过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们更加坚定地投身到环保事业中来。

此次环境工程教师党支部的集中学习活动,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和抗疫精神的理解,更为今后在专业教学和育人工作中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些精神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环境工程专业将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精神的新时代环保人才,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