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平聊创业】“创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三个关键问题

发布人:cxcy  发布时间:2022-06-17   浏览次数:317

   创业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高校本科专业,其建设工作所涉及的问题有诸多方面。按照国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思维方式,梳理“创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三个关键问题是: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要先进;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科学;学生教育管理机制要创新。

一、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要先进

    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问题。理念是做好一项工作最基础最关键的问题。正确的工作理念形成,是源于对某项工作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了某项工作的本质和规律,才可能形成先进的理念。“创业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必然源于对创业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创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本质是素质教育。是对具有创业特质的学生通过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学生适应从事创业社会实践的素质与能力。“创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遵循的两个基本规律是“创业型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生成规律”。

   “创业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是:通过尊重学生个体职业特质的“差异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干事创业的“创新性”。差异性是基础、主体性是内驱动力、创新性是培养的路径和结果。“三性”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缺一不可。“三性”互融的教育理念要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面。(详细内容见《高校“创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创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清晰,可以解决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生源选拔等问题。

专业定位:“创业管理”专业是面向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培养其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为社会培养雇主型创业人才。

培养目标:通过“创业管理”专业培养,学生能具备良好的企业家精神、较高创新创业素质、较强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具有深厚母校情怀的科技创业精英和商业领袖人才。

培养模式: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为教育理念;将专业课程学习和创业实践项目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学生成长载体;为学生搭建“主导式创业、合伙式创业、依附式创业”的创业实战路径和“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器”实践平台,从而形成“三性互融、课创一体、三式实战”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生源选拔:生源是专业建设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创业管理”本科专业要创新生源选拔机制,要借鉴艺术类学生生源选拔机制,真正选择具有创业特质的学生来学习本专业。

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科学

    “三性互融”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如何在“创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充分体现和落地,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全过程都要思考的问题。“三性互融”教育理念不仅要体现在课程体系设计之中,还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实施的教学组织活动之中。

     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是对不同学科知识的选择与组织。专业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组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的课程澳门美高梅金殿,手机赌钱游戏有统一的相关要求,这里就不作讨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怎么选择与组织?这些课程选择时应该依据什么理论逻辑,应该遵循什么基本规律?

      我在2016年组织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创业管理方向)课程体系和现在设计武汉工商学院创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所依据的理论逻辑是“创业者能力素质系统模型”(见图一)。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创业型人才成长规律(包括创业结果规律、创业者成长规律,创业过程特征规律等),企业生成规律(包括企业生成的过程规律、企业生成的逻辑规律、商业模式设计规律等)。这些理论逻辑和基本规律都是本人在创业实践过程和创业教育探索中的个人思考,属个人一孔之见,欢迎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相关内容在前期公众号文章都有展示。

图片

  

图一:创业者能力素质系统模型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的选择主要遵循创业型人才成长规律,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创业成功决定性因素是创业者的能力素质,创业者的能力素质是在创业实践中砺练而成的。因此,创业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为了实现创业能力素质培养这个目标,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设计的课程主要包括4类课程:

1.创业认知类课程;

2.领袖素质类课程;

3.商业素质类课程;

4.管理素质类课程。

      四类课程中,既有理论课程,也有实践课程;既有线上课程,也有线下课程;既有项目式学习课程,也有访谈、实践类课程;既有短期学习课程(3~5天),也有长期养成、练习课程(贯穿4年);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通过多种形式方式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

      专业课程模块。专业课程的选择主要遵循企业生成规律,即围绕着如何从0→1诞生一家企业。创业过程包括了不可逾越、不可颠倒、不可或缺的三个阶段,项目选择→模拟推演→企业运转。专业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素质。专业课程按照企业创办过程的三个阶段设计和选择了4类课程:

1.创业行业认知类课程(选修);

2.创业项目选择类课程;

3.项目模拟推演类课程;

4.企业实际运转类课程。

      创业管理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以实践课程为主,专业课程设计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创业行业认知类课程”和毕业设计与答辩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创业,或在创投和创业服务行业就业,其相应课程的学习由学生个体自由选择,即使是创业的学生,创业行业认知类课程也是完全根据学生差异性自主选择的。

三、学生教育管理机制要创新

    专业建设中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中的人。“培养目标”通过教育理念的清晰而确定了;“课程体系”设计通过教育理念和创业教育基本规律也在前面部分进行了讨论;“专业中的人”既包括学习专业的学生,也包括教专业的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虽然也是专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和方面,由于篇幅的原因在此不作讨论。我们重点讨论学习专业的学生如何教育管理的问题。

     创业管理本科专业的核心本质和根本目标是素质教育,它是针对有创业特质学生的一种素质教育,这种素质教育有别于传统雇员型人才专业培养的素质教育。传统雇员型人才专业培养的素质教育是强化通识教育的素质教育,而创业管理本科教育的素质教育则是针对特殊群体(有创业特质的人)的通识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和传统专业素质教育的这种区别是由“创业”这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要求决定的。因为创业项目要做成功,靠的不是创业者的某种专业技能,而是创业者具备较高的领袖素质、商业素质和管理素质,才能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建设优秀团队,研发生产专业产品,把控和解决创业过程中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相较于以某种专业技能培养为目的传统专业教育,创业管理专业素质教育的目的性更加强烈。

      专业课程体系的各门课程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素质能力,除了课程体系的设计要科学外,学生的教育管理机制更要大胆创新,要突破传统专业的学生教育管理思维和方法。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书院制虽然适合传统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教育管理,但更适合创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教育管理。因此,创业管理专业学生管理教育可以探索“微书院”模式。

     创业管理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微书院制”,要秉承“德能兼修、因材施教、创中成长”的教育管理理念。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三育人”管理机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正确创业价值观引导和企业家精神教育,弘扬优秀的创业文化,实现“文化育人”;素质培养需要时间沉淀,要设计多种形式的课程和活动,强化优秀习惯的养成,实现“养成育人”;能力是在干中砺练的,要设计多种学习活动项目,实现“项目育人”。

    “三自”管理机制。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成长主体性为目标,增强学生成长发展内驱动力,要让每个学生实现“自理”,班级实现“自治”,毕业时每人能实现“自立”。

     “三师”管理机制。在校内专业教师中选配师资为每位学生成才配备一名学业导师;在校友中选配优秀校友为每位学生成才配备一名成长导师;面向社会各行业挑选成功创业者为学生成才配备一名创业导师。

     “三种评价考核”管理机制。评价考核管理机制既是抓手,更是导向。在学生课程学习和日常管理中探索“学生自评、教师核评、专家督评”考核评价机制。

 

广而告之:

武汉工商学院“创业管理”本科专业2022年分省招生分布情况:

湖北:10人;内蒙古:2人;江苏:4人;浙江:2人;山东:2人;河南:4人;湖南:2人;广东:2人;海南:2人。

欢迎广大考生积极报考我校“创业管理”本科专业,也希望各位朋友能帮忙宣传。谢谢!

联系人:赵老师

手机号:18986183673